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家如何以碳排放标准引领商用车低碳化转型?

时间:  2025-05-09 18:07   来源:  汽车总站网原创    作者:  总站网电卡编辑组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当前,生态环境部正在制定重型车国七排放标准,进一步明确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协同治理方向。商用车燃料消耗量企业平均、商用车积分政策、碳积分与碳足迹等要求也将提上日程。
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简称“要点”),明确提出加强汽车行业绿色低碳标准研制并加快“双碳标准体系”落地。电卡观察注意到,在商用车低碳发展领域也有诸多要求,要点强调将以标准引领商用车产业向低碳化转型。
国家如何以碳排放标准引领商用车低碳化转型?
2025年要点中新增多项商用车“碳管理”领域要求,有哪些看点?电卡观察聚焦中国商用车碳排放领域现行标准体系,及其向“2025年要点”新要求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欧美最新政策法规动向,探讨对行业技术和企业研发的影响。
中国商用车油耗标准逐步收紧
中国现行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分阶段推进。2024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第四阶段),与第三阶段相比,第四阶段对各车型燃油消耗限值提高了约12%~16%。轻型商用车方面,中国第四阶段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标准将于2026年生效,相比第三阶段单车限值平均再提高约10%,并首次纳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CAFC)管理。
国家如何以碳排放标准引领商用车低碳化转型?
商用车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管控思路明朗
在排放控制方面,目前中国重型商用车执行国六排放标准,但即将升级为“国七”标准。国七方案已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改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标准”,使污染物和碳排放控制要求更为明确。预计新标准将借鉴欧美先进水平,对NOx、PM、HC等污染物限值进一步收紧,同时通过增加CO₂限值或配额等方式开展协同监管。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企业平均管理制度将加速导入
目前,乘用车企业已实施“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但商用车领域尚未形成统一体系。重型商用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机制也在规划中。
2025年标准化要点提出“开展重型商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这意味着将对重卡生产企业的燃油效率进行统计评价。相比之下,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管理办法自2016年起就已实施,对车企年度平均消耗设定目标并给予积分激励。重卡领域暂无强制CAFC要求,此次评价更像是政策研究或试点,为后续可能的目标机制积累经验。
国家如何以碳排放标准引领商用车低碳化转型?
标准牵引零碳低碳商用车技术发展
在新兴动力标准方面,工信部明确要开展氢(氨)发动机汽车技术规范的标准预研。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内燃机氢燃料或氨燃料车辆的国家标准,该规范预计将对氢氨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系统、安全防护和排放等提出技术要求,并为氢内燃机车企提供统一指引。相关标准将填补现有体系空白,推动氢燃料发动机商用化技术路线的发展。
国家如何以碳排放标准引领商用车低碳化转型?
碳管理政策标准工具包将有力促进商用车领域低碳转型
碳足迹与碳积分管理方面,中国已出台产品碳足迹标识相关规则。2025年3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为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提供了依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推动道路车辆及乘用车重点产品的碳足迹标准发布实施,要求发动机制造企业、报废拆解企业等开展碳排放核算,并对发动机产品的碳足迹标准进行审查报批。这些措施将机动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纳入碳排放核算体系,为未来的碳交易或积分制度打下基础。
欧美商用车碳减排政策法规动态
在全球范围内,美欧均在加强商用车碳排放管控,对中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美国EPA于2024年发布重型车温室气体第三阶段标准,适用于2027款及以后车型。该规则延续第一、二阶段的灵活分类方法,覆盖各种重型卡车和大巴,并在车辆分类上保持与第二阶段一致。EPA预计,新标准将通过积分和技术激励机制鼓励混动和零排放车辆的推广。
欧盟已修订了重型车CO₂排放标准,扩大了监管范围并大幅提高减排目标。根据最新法规,新车队的平均CO₂排放须分别在2030年、2035年和2040年较2019年基础上降低45%、65%、90%。其中对于大卡车和大巴,要求2030年减排45%,2035年65%,2040年90%;新城市公交车则需在2030年减排90%,2035年实现零排放。
对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影响
新标准趋势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规划与研发提出了新挑战。
首先,企业须加快产品向电动化、混动化、氢燃料化方向转型。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商用车积分与第四阶段油耗法规双重作用,将促使混合动力、电动和氢燃料商用车并行发展。
零部件供应商也需布局高效发动机、先进电池、电机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其次,油耗和排放标准的持续收紧要求企业不断优化内燃机燃烧与后处理系统,例如更高效的喷射系统、低摩擦传动系统和再生制动等,以满足更低的限值要求。
此外,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要求也迫使企业建设相应的数据采集与核算体系,将碳成本纳入研发和生产考量。
标准引领作用显现,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与产品认证,也可能需要调整产品结构。面对这些合规压力和技术难题,企业应对策略包括开展多元化动力技术研发、加强产品数字化设计、利用再生材料及轻量化技术减重,以及参与碳交易和管理标准的试点,以降低未来碳风险和满足监管要求。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上一篇:长距离大规模管道输氢之路在何方?

下一篇:没有了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