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当纯电困于续航焦虑、氢能受制天价基建时,混动重卡以“油电共生”的智慧,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写下了最有力的转型答案。
技术破局,混动重卡的核心突破
面对重卡占交通领域55%碳排放的严峻现实,混动技术正通过系统性创新撕开转型突破口。
经过车企的多年研究,目前混动重卡技术架构已超越简单的“油电叠加”,演变为精密协同的动力系统。
比如,长城Hi4-G首创“三擎八挡十模”架构,整合P2+P2.5双扁线电机与全球首款重卡8挡DHT变速箱,输入扭矩高达4500N·m,较传统AMT提升30%。
其九合一动力域控制器将响应速度提升10倍,实时分析载重、坡度等20余项参数,自动切换十种工作模式。在云贵山区增强电机扭矩40%,在平原切换发动机直驱优化热效率,实现“千车千面”的场景适配。
再比如,潍柴动力针对混动特性优化润滑路径,将B10寿命延长至180万公里;其氢内燃机热效率达45%,氨柴发动机热效率达48%,为混动系统提供多元化能源基座。
场景适配,精准回应物流核心痛点
物流企业的账本上,燃油成本始终是占比最大的 “吞金兽”。混动重卡通过“油电协同”逻辑,直接切中这一痛点。
在城市配送场景中,串联式混动重卡展现出独特优势。这类车型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车辆完全依赖电机驱动,在频繁启停的红绿灯路口,可实现怠速零油耗。
而在干线运输的高速公路场景中,串并联式混动重卡则更胜一筹。当车速稳定在80-100公里/小时,系统自动切换为“发动机直驱+电机辅助”模式,避免了电能转换的能量损耗,降低油耗。
在港口短途转运场景中,混动重卡的减排效果尤为显著。这类场景中重卡需在码头与堆场间频繁往返,日均行驶里程虽仅50-80公里,但启停次数超百次。并联式混动重卡在制动过程中,可将70%以上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单趟运输就能减少更多的碳排放。
更关键的是,混动重卡无需依赖外部充电设施,完美规避了纯电重卡在充电网络不完善地区的减排“空窗期”。
在西北等电网薄弱的矿区,传统柴油重卡因减排不达标面临淘汰压力,而混动重卡凭借“即油即电”的特性,既能满足当地环保要求,又不影响运输连续性,成为过渡期的理想选择。
未来竞合,混动在技术路线中的定位
从场景表现反观技术本质,混动重卡的定位逐渐清晰:
它不是新能源转型的终极答案,却是连接传统燃油与零碳动力的关键桥梁。
在充电网络尚未覆盖的长途干线,它是柴油车的节能替代;在氢能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当下,它为燃料转型提供了缓冲期;在政策与成本的博弈中,它是企业平衡合规与盈利的最优解。
未来商用车动力格局已现雏形,将形成“纯电、混动、燃油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混动在300-800公里中长途场景或将占据主导,并通过燃料多元化持续降低碳排强度。
……
近期混动卡车资讯盘点
一汽取得混合动力车辆串并联模式专利
2025年8月1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了一项名为“混合动力车辆串并联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的专利。这项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4802194B,申请日期为2022年5月。
该专利的取得标志着一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混合动力车辆的串并联模式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宇通T400RE增程牵引车发布
7月29日,“价值引领 远见未来”宇通重卡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在郑州举行。现场宇通发布了全场景重卡新品,进一步覆盖细分领域市场。
其中包括宇通T400RE增程牵引车。该车匹配400度磷酸铁锂电池和玉柴90kw增程系统,增程器油箱容量150L,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续航能力高达1000公里,告别新能源重卡续航焦虑的问题。
航天科技八院氢锂混动矿卡锂电系统交付
7月24日,上海航天发布消息称,近日航天科技八院811所航天电源公司研制的“130T氢锂混动矿卡锂电系统”顺利完成调试与验收,正式交付客户使用。
该系统聚焦特种重载动力领域,专为极端工况下的矿区作业设计,通过氢能与锂电池的智能协同,解决了高海拔、极寒环境下矿卡的动力衰减与能耗痛点,为矿业绿色运输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通辽北露天煤矿:一次性部署36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卡
近日,在通辽市霍林河北露天煤矿,一辆辆满载的无人驾驶矿卡在无安全员状态下,与电铲、破碎站联合作业。
2025年,霍林河北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实现规模化应用,一次性部署36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卡。车辆搭载易控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研的“著山”无人驾驶系统,采用燃油混合动力设计,具备高节油、低噪音等显著特点。
全新丰田Hilux专利图发布
近日,海外媒体放出了一组全新丰田Hilux的专利图,据说11月要在泰国首发。
动力方面采用2.8T柴油机,加了48V轻混系统。现款数据是150千瓦、500牛米,匹配6AT变速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