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智能网联 > 智能驾驶 >

智能驾驶:重构未来城市

时间:  2020-12-04 01:25  来源:  汽车总站网   作者:   编辑部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大数据名人讲堂》,跟大家分享一下智能驾驶对于我们未来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今天可能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的讲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大数据的土壤之上,可以长出来人工智能这样一种新型的应用,那我这题目呢叫做“智能驾驶重构未来城市,那智能驾驶我们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的应用。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能够让机器像人一样去行为,去思考,就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恰恰就是在大数据的基础设施之上形成的一种应用。

  而且对于人工智能我们有一个大的判断,我们说2016年开始的人工智能革命,他在市场规模、在辐射面、在持续的时间的尺度上,是跟1976年的PC,以及1996年的互联网相提并论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在1976年PC开始了20年的数字化的繁荣。而1996年呢,我们又用互联网展开了网络化的20年的精彩。那么在未来的20年,人工智能即将打开的是智能化的波澜壮阔的20年,这是我们一个大的判断。但说到人工智能啊,我们不能离开它所在的行业,在早先几年,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工智能的公司,他们非常擅长于某些算法,他们能够在某一些特定的应用上,在计算机视觉,在语音识别,在自然语言处理上做到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大家发现这样一些算法,这样一些技术,并没有办法创造对于我们消费者的直接的价值。并不能把这些技术变现,那么最近大家就认识到,我们原来应该把人工智能应用在具体的行业里面,才能够产生最大的价值。我们有个比喻,人工智能就像非常好吃的葡萄干,而我们的行业呢是白面包,那么我把葡萄干跟白面包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葡萄干面包,它整个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但如果说只是闭门造车,在炫技的话,我们人工智能只能够停留在葡萄干这么一个小小的价值之上,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观点。人工智能一定要跟行业结合起来。

  那么这就涉及到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我们每个个人,我们每个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应该不会去换行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得非常慎重的去选择行业,我们希望能够选择一个所谓的鲸波万仞的行业,因为在这个海面上去冲浪,即使是从冲浪板上摔了下来,我还能够重新起来,你有很多很多的机会。那么我们选择的这个行业,就是智能驾驶,我们认为智能驾驶是在未来10年这么一个时间尺度上,市场最大。同时呢社会效益又最为卓著的一个行业。

  那我们判断这个行业值不值得做啊有这四个标准。第一这个市场是不是足够大?大到可以容纳这个世界上最领先的五到十家公司。第二呢它是不是真正能够解决用户的痛点,它并不是通过技术做出来一个伪刚需,它真正的解决了客户现在的痛点。第三这么一个技术是不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能够看到效率的极大的提升。同时呢,也能够看到商业模式的创新。第四呢我们的护城河是不是足够的宽,足够的深,我们能够创造一个很好的一个竞争的壁垒,使得技术最好的公司,它能够享受足够的红利,这个是我们判断的标准。

  那下面呢,我想就这四个方面一一去阐述智能驾驶为什么符合这些条件。首先我们认为它的市场是足够大的,它涉及到三个万亿美金的市场。首先全球汽车的市场是万亿美金,每年万亿美金。而我们的出行市场呢又是万亿美金,大家知道今天优步啊、滴滴啊,他们用出行的多样化,用汽车共享,改变了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方式,改变了我们按需出行的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它又是万亿美金。第三呢智能驾驶它能够带来的社会效益又是万亿美金。它能够为我们社会解决很多很多的痛点,很多很多的问题。

  根据摩根斯坦利这一份报告,智能驾驶一年能够给美国带来1.3万亿美金的社会效益,1.3万亿美金,相当于美国GDP的8%。在我目前看来,没有第二种单个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带来如此之大的社会效益。那么根据这份报告,它的社会效益可能来自于燃油的节省,来自于交通拥堵减缓带来的好处,来自于交通事故减少带来好处,以及我们生产力的提升。这些听起来是比较枯燥,不那么形象,那么我想用一个实际的案例跟大家分析一下,它为什么真正的解决了我们的痛点,带来了效率空间,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的机会?

  好,我们看这么一个案例,我们想象有一个城市,跟北京差不多大,它有600万辆私家车,其实我们北京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规模,那么这么多车它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下面我给大家推演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呢是由两个逐级恶化的逻辑链组成的。好,大家看,我们车多就会导致堵车、堵车呢又导致了路怒啊,导致了违规驾驶,这样呢,又使得交通事故成为常态、交通事故又会使得我们的路变得更堵;路堵了呢,我们的能源的效率就下降,我们百公里的油耗上升了。这样又会导致废气的排放、导致雾霾,这是一条逻辑链条。

  再看另外一条,车多不仅仅使得我们开车很难,停车也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一辆车90%以上的时间是停着的,而且需要两个停车位,在家里一个,办公室也一个。现在像很多很多的大城市啊,15%以上的土地是用来停车的,大家知道房价为什么贵?它的贵当中,它这些军功章里面也有车的一半,那么房价贵呢?又导致我们很多年轻人只能够住在远离城市的政治商业中心的郊区。现在很多大城市周围都有所谓的睡城,年轻人一早就离开了,晚上很晚回来就睡一下。那么这样呢又会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路上。大家想象一下我们中国一天几十亿个小时浪费在了路上,时间是最最刚性稀缺的一个资源,因为你没办法创造出来。

  那么这意味着我们城市的生产力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那多好呢?这是我们看到的巨大的社会问题,它是痛点。那么这个痛点怎么来解决?你要去解决它就必须得了解为什么大家都要自己去买车?那么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发现它是有它的原因的,打车难、打车贵是两个最主要的问题,比如说像我们北京只有7万辆出租车,但是呢可能有数百万人有按需出行的需求。所以呢,我们还是希望说自己去买车,那么另外一个呢,就是打车贵,我们的工薪阶层整天去打车,打不起,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啊,如果说你打车要花30多块钱,你自己去买一辆车,它的总体拥有成本,包括这个运营啊,他的成本是20块钱,所以还是便宜很多的。

  那么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去解决,有人说,我们今天有网约车,对吧。网约车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也未必。因为大家想象一下啊,网约车确实使得我们打车变得容易了,因为互联网嘛,互联网它的一个很大的价值就是解决连接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吧?我们以前的搜索引擎就是解决了人与信息的连接,我们的电商解决了人与商品的连接,我们的社交网络解决了人与人的连接,我们的O2O解决了人与服务的连接,共享经济解决了人与闲置资源的连接,这个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想要用车的时候,可以打到车。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开网约车的司机他原来其实并不从事这个行业,而现在呢变成了近乎职业的出租车司机,那么这时候呢,大家发现人力成本还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也就是说我们互联网,我们网约车并没有解决成本结构的问题,那当你补贴消失的时候,我们网约车的价格跟出租车差别没那么大,这是第一。第二呢它没有带来效率空间的提升,因为这些车原来是不上路的,而现在他们都开上了路,几十万辆这样的规模呢,使得我们城市变得更堵了,所以这并没有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希望怎么解决?我们有一个愿景,这么一个城市有没有可能通过10年的时间,使得它的机动车的保有量从600万辆减半减到300万辆,但是其中有200万辆是无人驾驶的出租车,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胆的猜想。

  我们认为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呢它能够解决我们刚才的两个问题,第一打车难,想象一下我们通过大数据的调度算法,把这两百万辆出租车分布在城市的不同角落,我们有全城的人群的分布以及出行的规律嘛,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调度,使得每一个人一叫车两分钟之内,三分钟之内就来车了。第二我们的出租车费可以降到今天的出租车费的三分之一以下,因为第一我们人力的成本抛去了,不需要付司机工资了;第二呢我们的油钱,油钱也是今天的出租车费的一大块儿,油钱极大的节省。我们今天油费贵是因为很多的时间在空驶,出租车在找乘客。而我们大数据的调度算法,使得我们乘客和无人驾驶出租车就近能够产生连接,大量的这样的空驶节省下来。

  而且呢新能源的车,它每公里的能源成本又会比汽油节省很多,所以呢打车的费用下降,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都解决了。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大家就不会再去排号啊、拍牌啊去买车,那么这时候呢,我们城市的机动车的总体的保有量下降,这是一个解决逻辑链条第一环的一个根本性上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第一环解决了,那下面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去解决了。首先比如说堵车的问题,那么未来呢,我们想象在城市的道路上车是这么开的:很多很多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它们连成一串,非常有秩序的在道路上行驶。

  这样呢,它们对于道路的利用效率能够极大提升,也没有违规驾驶、没有堵车,交通事故减少90%以上。而且呢,像这样一种行驶啊,大家看第一辆车把几乎所有的风阻都挡掉了,其他车的能源的效率也能够提升,它解决了我们堵车的问题,解决了能源效率的问题,解决了交通事故的问题。我们再看停车的问题啊,今天因为大量的停车空间,是因为我们很多车,很多时间都是停着的。但是我们未来这一两百万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它其实整天都在路上跑,它对于停车空间的需求,也极大的下降。那么即使是它需要停下来,根据我们的设计,那么它可以这么折叠一下,轮子90度转一下,它就进去了。

  那这时候,我们大量的停车的空间可以释放出来,变成我们的公共空间,变成我们的居住之所,我们房价也能够下降,这是在德国的一个大学他们做的一个想象的一种新型的车。那即使是不是这样的车,大家也可以想象出来,它需要的停车空间也可以减少很多,因为今天我们停车空间足够的大,是因为要考虑那些手潮的新手吧,是吧?不然他们停不进去,而且呢我们停进去了要留有足够的开门的空间,而未来都不需要。因为你提前都已经下车了,车自己停进去。好,这时候我们发现解决了客户痛点以后,它带来了额外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效率提升,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空间。那未来的车可能有很多很多的新的形态,可能它就长成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其实并不像一个传统的汽车。

  它更像一种空间,而我们把它叫做第三空间,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一个移动的空间,但在这个空间里面,你可能有很多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家想象一下在这么一个空间里面放一套咖啡机,它其实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星巴克,在里面放一块儿大屏幕,它就变成了移动的电影院,在里面放一套办公设备,它就变成了移动的写字楼。也就是说它的交通工具的属性已经慢慢的减弱,你在不经意当中从A点到了B点,但同时呢,它的商业空间的属性得到了提升,它变成了一种移动的商业地产。它会产生很多新的商业的创新的机会,最基本的我打一个车10块钱,喝一杯咖啡30块钱。

  那这时候整个的这个空间就打开了,所以我们认为未来10年到15年,所有跟人或者物的交通相关的产业都会被重新定义。无论你是出租车、停车业、写字楼、服务业、还有物流。有人问我,你这一两百万辆出租车早上晚上都是很忙的,中午干嘛呢?我说那你有没有用像饿了吗、像百度外卖这些工具去订餐,它可以中午送餐啊,你也可以替淘宝啊,京东啊送末端的物流,挨家挨户去送货,这时候物流也会改变。而未来的金融业尤其是保险,跟车险相关的很多方面都会被改变。而且呢我们认为,这个不再是想象了,它不再是一个科幻,大家看这是达沃斯论坛以及波斯顿咨询集团,它对全世界很多城市的政策的决策者做了调研。

  48%的政策制定者他认为2016到2020年,能够去实现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而40%的人呢是认为2021年到2025年能够实现商业化,也就是说未来的10年,你一定能够看到这样的车大量的出现在路上。而且呢,它的护城河是足够的宽和深,它涉及到很多的技术,我们现在把智能驾驶分成几类,第一类呢叫做驾驶辅助系统,就是还是人开,但是呢这个技术呢在边上做一个辅助,比如说它离前车太近了,它可以嘀嘀嘀的警告一下,甚至是它可以主动的给你踩一下刹车。而你开车开车不经意间偏离了车道,它也会给你警告。那这样的一种驾驶辅助系统呢,对于我们的商业运营车辆是非常有用的。

  请大家看一下这是国外的一个做驾驶辅助系统的厂商,他做的系统。大家看这个大巴啊,这个红色区域是盲点,驾驶员是看不见的,那他在拐弯的时候,他看不见这么一个骑车的人,这时候呢悲剧就发生了。当你有这套驾驶辅助系统,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车周围的这些扇形,这事实上是它的摄像头能够感知到的区域。而这些感知到的区域呢能够帮助驾驶员对于盲点有很好的判断,在这些盲区是不是出现了行人,自行车或者是其他的车辆,这是非常有用的。大家看,当他需要拐弯的时候,这时候一个提示装置,报警装置它会提示这边有行人或者自行车,那么它就自动的,他就踩了刹车。

  然后呢有这么一个行人开过去,这是第一种智能驾驶的技术。而第二种呢叫做辅助驾驶,而辅助驾驶就是2015年像特斯拉的Autopilot为代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呢,事实上是有一定的约束的。第一它只能够在封闭的结构化的高速去开。第二呢因为它技术还存在一些不成熟,所以呢它要求驾驶员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路上,需要驾驶员时不时的把手放在方向盘上,它并没有完全的去释放我们驾驶员的身心。那么请大家看一下,特斯拉作为一个案例吧,那么这里面大家看,在它的前脸下部呢装了一个毫米波雷达,那么大家在看,在开的时候,这么一个扇形就能够照出来它前方的障碍物。同时呢,这个小圆孔呢是超声波。

  在它的车身周围有12个超声波,这样呢,它能够在车身周围能够形成一个感知,那么同时呢它又有摄像头,摄像头能够对前方的障碍物,能够做另外一种形式的感知。摄像头加上毫米波雷达,再加上超声波的传感器呢形成了它对道路状况态势感知的一种手段。那么它在封闭的结构化高速上面,进入到自动驾驶。大家可以看,进入到自动驾驶,它就能够去非常自如的在这个道路上驾驶,包括换道。大家刚才看,驾驶员他掰了一下转向灯,它就自己换道,换到另外一个道上。那么这种形态呢是目前来说可以商业化的主要的智能驾驶的形态。当然它还存在很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我们往往并不能简单的把它叫做自动驾驶,我们把它叫做自动的辅助驾驶,它需要驾驶员还是把注意力能够放在路上。但是呢同时呢,它在停车场又有很好的应用场景,大家看这辆车开到这个地方,驾驶员下车了,然后呢这辆车可以自己去在停车场去寻找它的停车位,大家看这时候在车里面就没有人了。因为它并不是在一个公共的道路上,它在一个私有的停车场,它会去按照一定的路线去寻找停车位。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到后面的时候它发现了一个停车位,这样呢它自己侧方位停车,停了进去。把车身的姿态调整好,就可以停下来了。

  所以这个呢是辅助驾驶的另外一种形态,自动停车,我们希望在2020年的时候看到更高级的一种形态,叫做高度的自动驾驶,相比起辅助驾驶,高度的自动驾驶它更大的释放了我们驾驶员的身心。第一它允许驾驶员做其他的事情了,你可以看书、看电影、甚至是睡觉,只要你能够在五到八秒钟时间之内回到决策环,它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声啊、光啊、电啊、振动啊、方向盘的振动、座椅的振动,把你拉回到决策环,这是第一。第二,它不仅仅是能够在封闭的结构化的高速上跑,它也能够在大街小巷去跑。

  大家看,这是特斯拉的另外一个demo,那么这个代表了我们未来五年能够看到的高度自动驾驶的形态,比如说这边它是车自己从车库里面开出来了,然后呢人上车开始开了。那这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它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结构化高速上,它是在普通的一个小路上。那么而且呢,在这些场景里面呢,有很多其他的车,它有很多十字路口,交通灯的这种情况,它要去处理环岛啊等等等等更加复杂的情况。大家可以看,这个呢,灰度,刚才这个灰度的这个影像呢,是车的摄像头拍出来的场景,大家注意啊,在自动驾驶的车上面有很多摄像头。

  大家看,这时候是停在红绿灯的时候,它在等绿灯了。那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它时不时的会展现一些像这样的一个灰度的摄像头的场景。它这个摄像头跟我们人手机上面用的摄像头并不一样,因为它并不是给人看,它是给算法看。所以呢它并不一定需要色彩,那么在未来的很多这样的高度自动驾驶的车上会出现一种新的设备,叫做激光雷达,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谷歌的第二代,第二代的自动驾驶,那在它顶上呢,是有一个新的设备叫做激光雷达。这个激光雷达啊它可以通过激光对三维的环境呢进行扫描。这时候它能够对三维环境进行非常准确的建模。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点云啊把这些树啊、把车啊、草地、建筑物都非常准确的还原了出来。而且呢这种激光雷达并不惧怕黑暗,它在晚上也能够工作的非常好,它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摄像头的它的一个缺憾。但是呢,今天这个激光雷达非常昂贵,刚才大家看到的顶上这个激光雷达有多贵呢?在美国是75000美金一个,在中国是70万人民币一个。从2007年开始使用到现在价格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我们刚才说,智能驾驶的市场马上就要起来了,大家看这个大标题,说这次是底特律来去拯救硅谷了,因为光靠硅谷的谷歌,优步去推动智能驾驶是不够的。那我们底特律的车场起来了,他们大量的订单来了。

  于是呢,75000美金这么一个问题就不再存在,未来三五年可以降到三百五百美金以下,这时候呢是能够极大的推动智能驾驶的这个普及。而且呢未来车的形态会跟今天很不一样,大家可以看到右下角这个方向盘移到了中间,那么人就可以像右上角那样躺下来,就像飞机的商务舱一样,你甚至是可以转过来,整个座椅转过来,跟你的乘客能够非常舒服的去聊天。你也可以,大家可以看到两个人都转过来,而在后座呢有一个汽车影院,那么你可以一路去享受这个影院给你带来的这样一些体验。

  所以这些都会变化,怎么把这个方向盘移动呢?大家可以看啊,你看这边坐了一个机械手,机械手。最早呢是左面的这位驾驶员开的,但是呢通过这个机械手呢把方向盘移到了右边,现在呢可以由右边的这个驾驶员去开。而且在2020年的时候,随着5G通讯的出现,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种叫做V2X的通讯技术,所谓V2X就是车跟车,车跟路的通讯。这种通讯技术,事实上是可以弥补我们前面说的摄像头、激光雷达和雷达它的缺憾。因为这几种传感器,它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限制的,它可能只能够看一两百米。但是在视距以外,它是看不见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啊,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在沪宁高速上,出现了一起几十辆车连环相撞的事故。因为当时嘛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显性非常差,这时候你即使有激光雷达,有雷达,可能也没有大用。如果有这种V2X的通讯,第一辆车一踩刹车,后面的车次第自动的去踩刹车,这样一场大祸就可以消灭于无形。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场景,比如说像这样的编队出行,在高速上,现在大货车是一个很大的痛点,而第一呢,其实它就是很容易出现车祸,很容易出现车祸,那么很多其他的车呢都要离得它远远的。这样使得高速的这个道路的利用效率也下降。

  而且呢大货车的油耗又非常大,它的成本当中很大的一块儿都是油耗,那有了V2X它就可以通过这样的编队出行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第一辆车是人和车共驾的一辆车,而后面的几辆车呢都完全实现了自动驾驶,他们跟着第一辆车就行了。而且他们的距离可以挨得紧紧的,因为V2X的这样一种技术,能够保证他们能够高度的协调一致的在运行。这样使得道路的利用效率提升了,而且第一辆车把风阻挡掉,其他的车的油耗也下降,这又是一种应用。还有一种应用呢,就是像这样的一种场景,红色的这个点,代表的是其中在高速上运行的一辆车,它突然的制动,导致了这样一种车速的变化向后传播了几公里,这就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一种蝴蝶效应。

  就是你在高速上开车突然变慢了,原因是几公里之前的一辆车突然做了制动,那么有了V2X也可以改变这样一种状况。大家再看这种情况,红色的车突然的制动,这样一种车速的影响会向两个方向去传播,迅速的消失。那么这种情况呢是怎么实现的呢?很简单,我通过V2X把每一辆车的车速,调成前后车的平均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反复的平均,这样一种变化迅速的会收敛。这样呢又能够解决我们高速上车速太慢的问题,在2020年的时候,同时还会出现一种新的形态,叫做限定场景的无人驾驶。它跟高度自动驾驶的区别在哪里呢?高度自动驾驶还是有驾驶员,虽然驾驶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而限定场景的无人驾驶呢它是不需要有驾驶员了。比如说像谷歌的这种第三代的小车,大家看单排两座,但是没有驾驶员的座位,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了。那么这个对于我们的很多其他的出行的人群来说,是一个福音。比如说在这个视频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小孩、有的是宠物、有的是盲人。原来他们是没办法很好的去出行,而现在呢能够解决了。那么这样一种无人驾驶的小车呢,也能够在城市的区域里面实现自如的无人驾驶,所谓的城市区域,大家可以看到并不是封闭的结构化的高速,它是有各种各样的车,有行人、有自行车、有十字路口、有交通灯、有环岛,有非结构化道路等等等等这些比较复杂的工况的,实现了无人驾驶。

  但是呢,我们说限定场景它的还有一个限定约束就是速度,它现在的速度呢只能够调到40公里你想。那事实上我们在中关村的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也实现了这样一种类型的无人驾驶。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车两排座椅对着坐,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没有驾驶员。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我一上车,我告诉它我要去哪里?比如说去13号楼,它自动就可以把你带过去了。而且像这种单排两座的小车也可以去实现无人驾驶,这种小车呢非常适合于最后两公里的通勤的需求。而且呢我们可以实现自我的管理,比如说它自己可以停车,进入停车位,而且这个停车位下面呢有自动的无线的充电装置。

  它自己发现电没了,它就停到这个停车位里,它就可以实现充电了。而且这时候啊变成无人驾驶了以后,汽车的形态也会出现很多的变化。你比如说这款谷歌设计的无人驾驶车,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它没有了雨刷,因为没有驾驶员就不需要在前挡风玻璃放一个雨刷了,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思维上面的变化。这又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设计,来自于奔驰,它能够跟行人产生很有趣的互动。比如说它开着开着发现前方有个行人,它自己停下来,但是它不仅仅停下来,它还在前方的路上呢投射出来一个斑马线,这是一种非常友好的交互,让行人呢可以踩着斑马线通过。

  当然了,我们最终希望的一种形态是全天候、全区域、全速度的无人驾驶,我们希望到时候每一辆车都变成无人驾驶的。这个呢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值得等待。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道路的通行的状况就完全完全不一样了。请大家想象一下,那我们今天城市里的通行效率是非常低的,在北京的平均时速可能只有20几公里啊对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红绿灯,大家看这个红绿灯啊,那大家等待在红绿灯的地方。但是未来,如果说全部实现了无人驾驶的话,车跟车、车跟路有很好的通讯,那么我们每一辆车按照特定的次序、特定的速度去通行。我在十字路口不用等待,我也不会撞上其他的车,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变革,这使得我们城市的通行效率呢能够提升好几倍。

  那我们希望在2025到2030年能够实现像这样的一种形态,那么这时候呢,我们像很大的城市,任何两个地方点对点,我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够达到,这是一个我们期望看到的一个形态。好,最后作为一个总结啊,我们认为智能驾驶在未来的10年到15年,将完全的重构未来的城市,它会解决我们很多的痛点和社会的问题,它会成长为未来10年最大,市场规模最大,同时呢社会效益最为卓著的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当然它融合了大数据、融合了人工智能,下一代的无线通讯,人际交互等等等等很多的新兴的技术,它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创新。所以我们也呼唤更多的人才能够参与到这个事业当中来。我们希望未来的城市是非常美好的。好,谢谢大家!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1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