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十:构建智能化充电运维体系,提升充电运维效率”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感谢协会的邀请。今天演讲题目有点长,本来我想用更长的题目,基于“车桩云网”有四个协同,但是和今天论坛话题相关的主要有两个,就是云云对接和桩云协同。我们从2023年开始和运营商进行合作,部署我们的超快充网络的时候,这是我们的一个策略,也是运行过程中我们的运营商客户最疑惑的一部分,为什么我要跟你做“云云对接”、为什么要做“桩云协同”,其实就是围绕着我们智能化如何去开展来做的。
首先,看一下我们整个充电基础设施会往哪个方面发展,全世界、全社会的两个确定性的发展方向,就是低碳化和数字化。我们充电基础设施也离不开两个方向,包括电动汽车、新能源,都是围绕这两个方向去发展。先看看能源低碳化的进程,当前新能源的发电占比,在2024年整个全社会发电量大概有9.8万亿度电,其中新能源占比占到18%,我们预测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增长到22.5%,未来到2050年会到75%。新能源汽车存量目前占比约8.9%,预计2030年会增长到30%。围绕着电网体系、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中国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层度比较高,目前已经超过50%,预计2030年会增长到70%。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上车数据还相对有限,不到5%,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大。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战略产业发展的基础,它必然会往低碳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趋势的要求。
再看一下当前的汽车电动化与充电基础设施现状,2024年我们整个汽车用户已经有90%的用户为私家车用户,用户群体已经在从成本导向型向体验导向型转变,但目前用户“充不上、充不快、充不好”的体验依然存在,跟不上用户体验的需求,才有现在很多车企不得不开始自建场站。在今年充电桩展上我说过一句话,我们现在的充电基础设施百分之八九十要被淘汰掉,这里有很多原因,很多高压快充的车型在现网65%的桩里面充不上,65%的桩现在还是750伏及以下的一个低压平台。还有故障率很高,模块年失效率10%以上,包括这两年还听到,市场上120千瓦的充电桩已经有接近12000元价格的都出来了。在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这些老旧桩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面临很大的问题,寿命短、经营难、运维难、演进难。
近期国家政策的发文也是表明了,整个要向高质量和智能化运维方向发展,刚才廖总举了一些例子,最近的就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这里面都提出来,要加快智能运维平台的建设,要保证设备的可用度,要提升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的水平,提高大功率设备运行的效率和寿命,鼓励企业打造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大功率充电品牌,树立高品质形象标杆等等。
我们看到,围绕着低碳化和智能化,整个汽车电动化产业会呈现一个多产业、多领域的发展路径,需要多主体参与,去打造智能化和生态化,也是需要多方的协同。这里面涉及很多领域,包括材料领域、联接技术、大数据、AI、电力电子等等技术,需要多方企业多领域参与。涉及的利益相关体包括车企、用户、设备商、电网公司、政府的监管等等,所以多方面多主体会共同参与定义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华为在这个里面做了一些什么呢?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地域、跨车企的高质量超充基础设施,加速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2024年在北京车展的时候,我们和13家头部车企,围绕私家乘用车发起成立超充联盟。今年上海车展,我们升级到超充联盟2.0,和9家头部商用车企成立了商用车的超充联盟,围绕第三波汽车电动化、重卡的电动化,我们的宗旨都是围绕加速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这里面就需要提到刚刚所说的四个协同,云云协同、车桩协同、桩网协同、桩云协同,要构建一张网来满足跨车企、跨地域、跨运营商的这种无缝的体验,涉及到数字技术的加持、场景融合与数据驱动,还有我们能够为运营商客户提供的“规建营维”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首先来看一看云云协同,我们要做到整个一张网的互联互通,中间是我们智能充电云,智能充电云能够连接车企的运营云平台和运营商的运营云。回到我演讲之初提及,很多运营商现在采用的都是桩云对接,他不希望用云云对接,为什么华为要坚持云云对接。当然你要坚持桩云对接我们也是能够提供的,但后续的特性升级及超充联盟车企联接就会比较麻烦。围绕着未来智能运维,我们还是倾向于这种云云对接。就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手机、电脑这些终端,你会经常看到你的后台会直接给你升级,而不是通过服务你的电信运营商,比如升级软件BUG、升级特性功能、升级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会提示你,你允许了它就给你升级了。如果我的这些升级每次都要通过全国无数的运营商运营平台来完成,就会非常繁琐。如果我们跟车企已经打通了智能特性,而这些特性每次升级要通过30多万家运营商的,就会发现你可能到了一个场站,你在这家能够实现的特性体验,到到另外一家实现不了,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云云对接,我们未来在进行特性开发无缝升级、智能运维管理,华为充电运维平台可以直接提供特性升级包服务,包括我们设备充电能力的升级。
大家担心通过“云云对接”的数据安全问题,首先我们充电运维平台所掌握的数据都是设备自身相关,所获取的用户数据都是需要从客户授权,并且从客户的云平台传送。与车企云对接用VIN鉴权码,用户信息不出车企。与运营商的电力网对接,我们用的是102标准协议,保证对接的安全可靠。无论是从用户体验的效率,还有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只是一个运维管理云,它不会关联和影响到运营商的运营平台和车企的车机平台。保证路径最优,效率最优的同时,又保证了数据安全。大家知道华为公司是做移动通信、做联接的,在这几年里一直受到美国以信息安全为由的打压,但是这几年没有发现一例案例问题,这从侧面也反映佐证了我们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能力。
第二方面是车桩协同,一部分是帮助联盟车企能提升它的车型的竞争力,另外一部分是帮助场站的运营商带来收益效益。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和超充联盟很多车企,已经很多车型能够实现车机找桩、即插即充、自动充电、积分结算等。大家在上海虹桥机场可以看到我们自动充电的设备,能够给M9、S800等等这些车,在深圳的机场可以实现自动泊车和充电一体化的特性,这都是未来用户,尤其是中高端用户能够优先享受到的一些体验。
桩网协同匹配未来充电基础设施,车和电网互动就需要桩网协同,我们面临下一波汽车电动化就是以重卡为主的商用车电动化。据我们的估算,一辆重卡在公共场站的充电量需求相当于400辆乘用车,它对电网供应能力需求和与电网的互动要求,更需要这方面的一些能力,就是充电基础设施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要能够实现“桩网协同”,要能够联接实时响应电网需求,要能多能源接入提升供应能力。从当前的无序充电,发展到有序充电,到未来有序的双向互动,需要充电基础设施能够跟电网友好地互动,建设电网友好型的充电网络,来打造我们新型的电力系统。
接下来这部分也是想特别围绕今天这个主题讲的,通过桩云协同,从充电场站的“规、建、营、维”全方位提供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智能化运维管理。这里面规划包括车辆热力图、场站科学选址、周边场站运营情况等等的一些推荐参考。建站环节,我们把三四十年来在ICT领域运用的建站的数字化手段,引入到充电场站的建设过程当中,在建设安装的过程中每一步都会有数字化提示,指导你下一步操作什么、这一步需要注意什么,一步一步来,规范你的建站,如果不按照规范来安装,系统不会进行下一步完成开站。在运维部分,比如OTA升级,我们现在是行业里面唯一一个具备OTA升级能力的设备,我们和车企新开发的特性,比如说今天和小鹏实现了无缝对接,明天和小米,后天和理想,我每次在后台都是直接给你OTA升级了,包括软件特性与自身BUG升级等等。还有精准运维,精准运维需要设备故障精准的定位,一旦发生了故障,基于我们海量的故障平台,华为做充电产品也是从2014年起最早的一代,通过提供核心的充电模块产品进入这个产业的,在这方面,加上我们又是深耕电力电子领域30多年,在设备故障定位这类有很充分的海量数据库,能够协助运营商去定位设备故障。大家知道在高速场景是尤其需要的,高速场景一旦发生了我的设备故障,每次上站的成本大约要2000元,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产品发生的什么问题,第一次上站定位,这样反反复复,下次再带着备件去更换等等,这样你会发现此类非智能化维护的成本将会居高不下。另外还能提供包括器件健康度的可视,还有自动巡检,遇到节假日,设备繁忙时,你希望对你的设备去做一次全场站一网的体检,可一键直达。
未来我们要和电网去充分的融合,光储充这一部分肯定少不了,华为充电的运维网能实现One for all,一站式的智能化平台,提供包括光伏、储能设备信息,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储能PACK、储能电芯,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一张运维网里面能够进行管理,真正做到一站式的数智化平台。
未来数据这部分将会作为新质生产力去大力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很多潜在的商业模式,会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个同行、企业,包括咱们有做金融的、有做支付的、有做地图的、有做后市场服务的,有做虚拟电场的,……都可以从当前的“单一业态” 转变为“多种业态”,抓住汽车后市场相关数字化服务的“万亿级”机会点,让数字要素在其中发挥更多的价值。
最后我想用这一页来总结,当前已经从成本导向型向体验导向型,从追求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转移,运营商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不应该只单单看它的单瓦成本。右边的公式是我们和中促盟在2023年底一起发布的一个高质量充电网络评估的模型,叫充电的度电成本,也比较契合今天的主题。运营商建站不仅要考虑要降低初始投资,更多地要考虑降低你的度电运营成本,提升你的生命周期的发电量,提升生命周期内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体验。这个公式能够考虑到包括高可靠性、未来智能特性、智能运维的特性,还有大功率、智能光储充一体化,平滑演进升级等等。华为愿意助力运营商实现商业成功,我们提供智能化、高质量的专业基础设施,通过智能化和云化的管理,来满足用户对美好出行的不断的追求,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华为诚邀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加入我们超充联盟,紧抓现在产业的机遇,联合开发智能的特性,来共同探索和落地新商业模式,共同打造跨地域、跨车企的高质量的超充网络,加速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共创绿色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