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重卡电动化浪潮中最关键的战场就是“补能之战”。
而超充技术已成为这一战场的“利器”,在促使电动重卡规模化应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一战场中,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的表现最为亮眼。在8月6日举办的2025中国充换电行业品牌颁奖盛典上,罗宾森荣获“2025重卡超充质量先锋”奖项。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罗宾森多年来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的认可,也反映出当前重卡超充行业的发展态势与变革趋势。
![]()
电动重卡加速渗透,超充痛点成最大拦路虎
2025年国内新能源重卡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突破20%大关,远超行业预期。
高速增长的销量背后,当电动重卡加速驶入矿区、港口和干线物流,充电焦虑却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超充技术自然也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但分析当前超充行业不难看出,超充终端数量少、功率匹配难题、运营商盈利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重卡车型吨位跨度大,电池容量差异悬殊,传统超充设备功率固定,要么“小马拉大车”导致充电慢,要么“大材小用”造成能源浪费。
同时,重卡运营场景复杂,港口高盐雾、矿山高粉尘、北方极寒等环境,对超充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严苛要求。
更为关键的是,为覆盖不同车型,企业往往需要部署多类型充电终端,不仅占用大量场地,还需承担设备维护、电力增容等额外成本。
技术突围,十七年铸就超充利剑
面对行业困局,罗宾森的应对之道是用硬核技术说话。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企业,骨子里刻着技术创新的基因。
早在2011年,罗宾森便建成全球首座450KW超大功率充电站——重庆空港充电站。该站配备6台双枪充电桩,充满电仅需10分钟。
目前,罗宾森已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重卡超充产品矩阵,以技术创新实现“一剂良方解多症”。
![]()
其兆瓦级智能充电堆堪称场景适配的“全能选手”。产品搭载的独家“动态功率池”技术,可将 240kW-2MW 的总功率智能分配给12个终端,无论是40吨牵引重卡还是轻型物流车,都能自动匹配最优功率,实现“一车一充,功率自适应”。
用户实测显示,物流园部署后该产品后终端充电数量减少60%,单月节省运营成本超80万元。
罗宾森高功率液冷超充终端则聚焦“速度与稳定”双需求。600A/800A 终端实现“充电30分钟续航500公里”,满足城配重卡高效补能;1500A 兆瓦级终端更是针对港口、矿山等场景,支持多台重卡同时快充,充电效率堪比加油。
值得一提的是,罗宾森的产品经过- 30℃至 55℃极端环境测试,设备连续运行3000小时无故障,适应各类复杂工况。
生态竞合,共筑重卡补能新基建
诚然,单打独斗无法解决行业系统性难题。罗宾森也深谙此道。
罗宾森的使命是不仅靠技术降本提效,更以“生态协同”重构重卡超充的产业逻辑。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先进技术,罗宾森与多家新能源重卡制造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通过与车企在产品研发阶段的协同创新,实现超充设备与重卡车型的完美适配。
罗宾森还与能源供应商展开广泛合作。通过整合电网资源,优化电力调配方案,实现超充设备用电的高效利用与成本控制;积极探索与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企业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光储充一体化” 的重卡补能站点。
同时,罗宾森深入了解物流企业运营模式与痛点,为其提供一站式补能解决方案。除了提供性能卓越的超充设备,还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帮助物流企业实时监测车辆充电状态、优化充电计划,合理安排运输路线与车辆调度。
罗宾森的全生命周期价值管家,通过“单堆多终端”设计降低30%初始投入,风冷/液冷可选方案适配不同预算。
某干线物流车队引入后,因充电时间缩40%,司机月均收入增加2.3万元/车,设备投入14个月即回本。
![]()
从破解功率适配难题到攻克极端环境挑战,从缩减场地成本到提升运营效率,大连罗宾森以硬核产品实力,重新定义重卡超充行业标准。
在新能源重卡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浪潮中,罗宾森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让绿色物流的未来加速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