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 李天威
政策动向:把移动源当“牛鼻子”来拽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2025年泰达论坛的讲话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移动源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和氮氧化物减排的关键靶心,政策重心要从点状治理走向系统性、数字化、法治化的长效管控。
这体现在几条并行推进的政策线:一是进一步完善排放标准体系,国六基础上积极推进国七(轻型、重型)标准并强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管控;二是把生产端、销售端、检验环节和在用车辆纳入全链条监管,强化一致性与在用符合性;三是通过《生态环境法典》与配套制度,把发动机、内燃机车等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写进法典,形成更硬的制度约束;四是把远程监控、车联网、OBD等技术手段作为事后监管核心,向“无处不在、能穿透”的智慧监管升级。
行业与企业如何应对:把“合规”当作成本最低的竞争力
相关政策文件早有侧重,监管正在把生产一致性、检验检测机构和维修端一起纳入闭环监管,企业要把全链条责任嵌入到企业治理中。
面对监管从标准走向法典、从抽查走向全天候在线监管,企业要把“合规”提升为产品与经营的基础能力,而不是事后补救。
汽车总站网建议有三条:
一是技术路线要稳健且可验证。车辆需以DPF+SCR等成熟的后处理路线为主,OBD、远程终端与ECU软件要从设计阶段考虑防篡改与可溯源能力,留住“黑箱”的出口;
二是把产品耐久性与供应链管理纳入设计与采购决策,切忌通过削减催化剂贵金属等成本来换取短期利润——监管对耐久性、召回和不符合项的惩戒会越来越重;
三是采用“合规即服务”的商业模式,为车主和车队提供远程监控、定期校验、尿素/添加剂供应与维修质保一体化服务,既降低监管风险,也形成新的售后营收。
柴油货车使用大户如何保证合规:从“管理人”到“数据化运营”
对于钢铁、火电、港口、物流园等柴油货车大户,合规不只是把车辆换新那么简单,而是场站、流程、运力配置和数据能力的整体改造。
李天威提到,建立点对点清洁运输与门禁管控。用车大户或车队对外包运输采取资格准入制度,明确车辆必须搭载远程排放终端并接入监管平台,场站门禁与视频联动,做到进场车辆“即查即知”。
李天威提到正加强推行车队分级管理与激励机制。企业可对对主动安装并长期稳定达标的车辆给予检验优惠、优先接单或费用折扣,对多次超标或篡改数据的车辆实行停用、替换或罚款。
针对未来监管与运营,要重视数字化运维与合规自查。部署车队级的OBD数据实时看板、尿素使用追踪、发动机状态异常报警,以及与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数据对接,形成可供监管抽查与企业自证的完整链条。
李天威提出“天地车人”一体化监管与重点行业门禁视频联网的要求,正是对这些做法的政策支持。对大户而言,合规最终是把外部监管风险转为内部管理效率和成本可控的竞争优势。
重型商用车后市场的商机:把监管难题变成服务与技术增长点
监管收紧带来市场就是市场:围绕合规、数据与智能识别,有一批价值明确、门槛合理的商机正在涌现——且不会被短期价格战抹平。
主要方向包括:
远程排放与车队合规:为车主、车队和监管方提供OBD/远程监控数据接入、异常识别、合规报表与召回预警,按服务订阅或按车辆托管收费;
数据中台与隐私合规服务:将车载、场站、门禁、视频、检验检测数据打通,做清洗、标准化、链路追溯,提供给企业用于合规自查、政府用于抽检抽样的可信数据服务;
算法与视觉识别:利用大数据+AI做异常驾驶或篡改行为识别(比如ECU刷写、OBD屏蔽、冒黑烟视觉检测),以及以机器学习改进PEMS/路测数据的归一化与异常诊断;
智能检测与第三方检验升级:提供能抵抗作弊、具备溯源与认证的检测设备与检验流程(硬件+区块链存证),以及对检验机构的准入、巡检及审计支持;
能源与基础设施配套:清洁运输比例提升会带来充电、氢燃料供给、大功率充电站与场内氢加注、车辆换电/充电运营等长期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这些方向既有明显的政策红利(比如远程监控、清洁运输核查平台的建设),也能通过技术壁垒形成持久竞争力。李天威提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穿透式监管”与“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识别造假”,正为上述市场提供了政策与资金面的想象空间。企业和创业者应当把技术合规性、数据安全与可解释性作为首要设计原则。
李天威的讲话不是简单的“加码监管”,而是在为行业拉出一条清晰的轨道:更高的排放标准、更严的全链条监管、更硬的法律责任,以及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执法。这对车企、零部件供应商、检验维修机构、车队大户和科技服务商来说,是挑战更是机会。短期内,车企要在质量与耐久性上补课,供应链要在材料与工艺上自证,车队要在运营与数据上升级;中长期,谁能把合规做成产品、把数据做成资产、把监管做成服务,谁就能在未来市场中占得一席。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