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拉开阵势,燃料电池汽车进行规模化示范

时间:  2022-08-19 17:5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网络转载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培育成功之后,各地对于城市公共运营车辆的氢能化探索也在加快步伐。作为大马力、高耗能汽车产品,公交车、重卡等公共运营车辆是碳排放大户,当下这些车辆的氢能化改造已经到了新节点,开启了大规模示范化运营。“氢”装上阵的燃料电池汽车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城市运营的绿色探索中找到未来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拉开阵势,燃料电池汽车进行规模化示范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氢”装上阵

8月初,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市第一批车辆集中发车,来自上海多家企业的100辆燃料电池汽车集体“出征”。

“出征”意味着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年前,上海、北京、广东等3个城市群被列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一年后,上海首批100辆示范运营车辆迅速落地,“氢”装上阵驶向不同的物流运输场景。

迅速落地背后,是一个正在上海走上快车道的产业。政策力度、企业密度、人才浓度,齐齐发力,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当下与未来值得关注。

1、卡位产业链各个环节

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就启动了名为“凤凰一号”的燃料电池汽车项目。作为中国最早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企业,上汽目前已成为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实现多品种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落地的企业,旗下企业捷氢科技更在2021年推出了捷氢启源M4H燃料电池电堆,完全自主设计开发,44个一级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100%。

起步之早、积累之长,也奠定了上海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的全国领先地位。

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上海率先研制出国内第一辆燃料电池汽车“超越一号”,车型实现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全覆盖;八大核心零部件基本布局完整,自主研制的燃料电池系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零部件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目前已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1500辆,建成加氢站12座,初步构建了纯氢、油氢合建等多模式供氢网络。

纵览上海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齐全”与“先进”这两点尤为突出。

“上海市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企业卡位,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企业都在提升国产化水平、打破国际技术封锁的方向上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张焰峰说。

以上海捷氢、上海重塑、氢晨科技等为代表的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企业,已推出大功率级燃料电池系统单个产品,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海唐锋的膜电极和上海治臻的金属双极板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上海济平独立研发的国产催化剂打破国际技术封锁,202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此外,各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的测试验证、监测检测平台已在上海建立起来,它们作为第三方平台也正在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初我们刚刚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单堆23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其6.0kW/L的功率密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超过国际头部企业。马上我们又将正式推出300kW的单堆产品,实现电堆性能、寿命和可靠性的进一步突破。”氢晨科技总经理易培云说。

2、构建多元化应用格局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马路上,一辆青绿配色的公交车从记者面前驶过,作为临港新片区投运的首条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喝氢吐水”的临港7路公交总能引来乘客好奇的目光。“驾驶体验很好,乘客反响也不错,关键是两天加一次氢气,就跟油车加油一样方便。”临港捷运公交司机徐凤军说。

氢能公交上路,这只是上海加快推进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海推进“商乘并举,双轮驱动”的整车推广路径,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推广应用格局。

点位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嘉定电动汽车示范区、青浦国家物流枢纽、浦东和虹桥机场、金山化工区、临港新片区及洋山港、宝山宝钢工业园等,这些点位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凭借各自的优势开展重型运输、物流货运、网约租赁、公交通勤、市政环卫等多种多样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示范。例如,临港新片区集聚海港口岸、空港物流等大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在这里燃料电池汽车就会围绕仓配运一体化物流运营需求开展应用;青浦区的“三通一达”物流园区,正在重点推进快递物流车、物流点搬运叉车的燃料电池应用。

企业通力合作、打通链条。一项新技术的最终应用落地,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营,并非一件易事:上游技术开发企业如果没有下游商业应用企业的落地支持,技术便只能停留于技术;下游的应用企业需求各异,若没有技术开发企业不断进行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愿景再好也只能束之高阁。据了解,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市集中发车的第一批车辆,就将服务于包括马士基、宜家家居、京东、顺丰、上海赛科、国药集团等多个终端客户不同的运输场景。

作为承担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任务系统企业之一的重塑集团,如今正携手包括一汽解放在内的整车厂,依托中石化加油站网络,与具有建设运营加氢站丰富经验的中石化氢能源公司以及在燃料电池汽车运营领域有着深厚行业积累的轻程物联网等企业一起,共同构建氢能商业化应用生态链。重塑集团董事长林琦表示:“我们正通过联合产品端、能源端、场景端企业,促进燃料电池生态圈建设,打通技术开发到商业应用的链条,构建可持续的商业场景。”

3、推进千亿规模“氢经济”

“推进速度快起来了。”这是近来上海氢能产业从业人员最直接的感受。

今年6月,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在当前已建成的加氢站和输氢管道的基础上,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万至10万吨/年。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氢能产业发展进入了加速度时代。

未来,一个“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将在上海形成。“两基地”为金山和宝山两个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三高地”为临港、嘉定和青浦三个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东边,临港新片区将建设起氢能高质量发展实践区,拓展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氢能燃料汽车整车制造,抢占燃料汽车发展先机,推动示范应用;西边,嘉定区和青浦区正分别聚焦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建设起氢能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区、氢能商业运营示范区;南面,金山区正鼓励化工区副产氢的综合利用,立足化工优势打造氢源供应与新材料产业、示范运营基地;北面,宝山区发挥宝武集团大规模钢铁冶金制氢能力,打造氢源供应与综合应用基地。

不止“东西南北”的区位布局,目及长远,上海计划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记者 王默玲 李荣 上海报道)

河北:氢能汽车借力全产业链优势

河北在发展氢能产业上具有自身优势,如张家口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可用来制取“绿氢”,唐山、邯郸等重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河北的港口码头、工业园区又为氢能示范应用提供了条件。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河北正凭借氢能产业的全链条优势带动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

今年北京冬奥会上,燃料电池汽车走进大众视野。据张家口发改委数据,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共计投入使用燃料电池车辆710辆,其中崇礼区623辆,主城区87辆,大巴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主要承担便捷接驳、运动员服务等交通保障任务。

承办冬奥会为张家口探索绿色交通发展方向提供了契机,张家口积极推动氢能在公共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从2018年起,张家口市已累计投运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完成载客量超7033万人次,运行超2400万公里。2021年被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评价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公交运行车队。

此外,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用于制取“绿氢”。张家口是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截至2021年底,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347万千瓦,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有望突破5000万千瓦,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基础扎实、潜力较大。

一手抓清洁能源制氢,一手抓示范应用。张家口逐渐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先后培育和引进河北建投、中智天工、交投壳牌、亿华通、海珀尔、氢能科技、厦门金龙等氢能企业19家。特别是在燃料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亿华通二期年产1万台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已建成,氢能科技年产4000台套风冷型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线等项目正在组织验收,聚通科技150MW燃料电池电堆项目及测试车间等项目已落地建设,张家口易龙智能氢能商用车产业基地项目和氢奥汽车等整车制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走进河钢唐钢新区成品区,几辆绿色牌照的大卡车载着成品钢卷悄无声息地驶出库区。

“2021年7月,我们投用了30辆49吨燃料电池重卡。氢能作为洁净、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的特性。燃料电池重卡相对于纯电动重卡,在续航里程、双重供电模式、重载启动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季的实用优势将成倍显现。”河钢唐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吴海东说。

作为中国钢铁第一大市,唐山具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今年6月,唐山市政府出台的《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结合京津冀区域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情况,建立工业副产氢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辅的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依托唐山市中溶科技、九江焦化、美锦焦化等化工企业,开展工业副产氢提纯,将焦化企业焦炉煤气高效利用与制氢结合起来,加快扩大氢气产能,满足全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初期的氢气需求。

此外,唐山市还将立足燃料电池产业链,策划一批氢能产业重点项目,建立燃料电池招商动态项目库。特别是紧盯国内外氢能领域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大力引进一批燃料电池整车、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制储氢设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落地。

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上,唐山将在公共交通领域、新增和更新的重载卡车领域率先示范推广采购燃料电池汽车。组建氢能汽车租赁运营公司,统一氢能运营建设,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性的氢能汽车租赁平台,营造全市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统一大市场。力争到2023年,全市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达到700辆;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数量达到2500辆。

再将目光转向保定地区,依托长城汽车和河北长安汽车,该地区拥有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和整车制造优势。

去年3月,长城汽车在其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上提出,长城汽车将依托于所构建的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以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全面进入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今年5月,有消息称长城汽车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及产品已准备就绪,预计年底推出。

保定市发改委出台的《保定市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至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链实现产值规模150亿元,集聚20家以上氢能产业相关企业,重点扶持培育氢能相关龙头企业8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5000台/年,燃料电池汽车达到2000辆/年的生产规模。

根据《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将发挥京津冀地区科研优势和河北省燃料电池产业布局基础优势,推进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形成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加快提升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1万辆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1万辆,实现规模化示范。(记者 刘桃熊 石家庄报道)

淄博:打造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

近日,山东淄博齐鲁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将5辆燃料电池冷藏物流车的钥匙交付给山东优鲜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淄博首批燃料电池冷藏车正式上路。

据悉,这批车辆使用的是东岳的质子膜、亿华通的电池、舜泰汽车的整车,而这些都是淄博本土企业,标志着“燃料电池膜-电堆-发动机-整车”的燃料电池产业链在淄博已形成。

近年来,淄博立足丰富的氢气资源优势和质子交换膜等技术优势,将氢能产业作为重点布局的新经济、新赛道,努力把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引领性、主导性的地标产业,聚力打造氢能生产利用标杆城市,成为全国唯一同时纳入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淄博发展氢能并非“无中生有”。淄博是全国、山东省重要的化工基地,拥有齐鲁石化、东岳集团、山东铝业、海力化工等大型企业,特别是氯碱产业发达,有着丰富且廉价的氯碱工业副产氢。目前淄博年产氢气48万吨,富余氢气8.8万吨能够外供利用。

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方面,淄博的东岳集团、山东工业陶瓷研究院分别在质子膜、陶瓷膜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仁丰特材在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材料——碳纸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此外,亿华通、爱德曼等头部企业纷纷落户淄博,补齐了燃料电池整车、关键零部件配套、稳定氢能供给体系等产业环节。

在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质子膜已稳定量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达150万平方米。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说,膜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被称为这一产业的“芯片”,他们历经十几年科研攻关,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之一。

“从淄博下线的爱德曼燃料电池与国外产品价格相比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种优势非常有利于促进淄博氢能产业的发展。”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落户淄博后,集中力量研发燃料电池,在淄博建设的燃料电池及系统产业化一期项目已经起步,年产能达2000台。

据介绍,淄博市根据自身氢能产业发展现状,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淄博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加氢站建设运营、燃料电池车辆推广、氢气制储运、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产学研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大力度扶持。

淄博提出,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形成完整的氢能装备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体系。氢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普及,建成加氢站10座,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达到1000辆,打造成为国内先进、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高地。

为丰富应用场景,淄博探索创新商业化运营模式,成立齐鲁智行综合运营平台,作为氢能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采购运营、应用场景打造的重要载体。目前,淄博已建成6座加氢站,累计加注氢气350吨;10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分布11条线路,行驶里程达600万公里;年内将形成300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能力,应用示范走在山东省前列。

据了解,淄博在资源能源、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已经取得先发优势,构建起制氢、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燃料电池整车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产业项目支撑。

淄博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东表示,淄博将充分发挥氢能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优势,抢抓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加快布局新基建的政策机遇,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聚力打造氢能产业链。培育发展“制氢、氢气装备、核心部件、整车”四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项目布局,构建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快速壮大氢能产业规模能级,推动淄博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