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中欧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及合作领域

时间:  2021-07-30 21:58   来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作者:  admin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1 年 5 月 27 日下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邀请来自中国与欧洲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科研机构与企业代表,召开第二次中欧对话。基于这次活动中参会嘉宾的演讲与交流,对 2021 年欧洲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政策走向、发展机遇及潜在合作领域进行了梳理,供参阅。
一、随着碳排放法规持续加严,欧洲道路交通领域低碳化推进速度将显著加快
1、欧洲各国碳减排进程加速,欧盟主要国家减排目标将进一步提高。欧盟将 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减少目标由 40%提高至 55%。德国计划将 2030 年减排目标提升至较 1990 年减少 65%,争取最早在2045 年实现碳中和。英国宣布到 2035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 1990 年减少 78%,首次将航空业和海运业排放纳入碳预算。欧洲各国减排目标大幅提前,碳减排进程明显加速。 
2、随着碳减排目标提高,欧盟道路交通领域碳减排法规持续加严,且将颁布一揽子更严格的气候法规,对汽车产业低碳转型起到决定性促进作用。2021 年 4 月,欧盟议会规定到 2030 年新车碳排放量将大幅减少 37.5%。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将其碳排放量平均削减至平均 60 克/公里。欧盟委员会将于 2021 年 7 月颁布“目标 55(Fit for 55)”,该 目标将包含汽车及货车二氧化碳标准、《欧盟能源税指令》、《欧盟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指令》、欧盟电池法规的修订及碳排放交易体系扩展至道路交通的决定。欧盟委员会可能会更频繁地提高汽车和货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以减少汽车及货车的二氧化碳排放,且将从交通燃料、基础设施及税收多个角度全方位促进汽车产业低碳转型。
3、碳减排规定日益严格的新预期下,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将进一步提速。在法规持续加严的强烈预期下,2021 年 1-4 月欧洲 8 个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50.8 万辆,同比增长 137%,渗透率达到 15.8%。其中 2021 年 5 月德国纯电动乘用车的注册量约为 26,800 辆,同比提升 380%。英国电动乘用车的注册量达到了 22,975 辆,同比提升607%。预计随着法规的持续加严,强烈的政策预期将促使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4、欧洲逐渐形成以纯电动化为主的低碳化路线。英国计划将禁燃时间从 2040 年提前至 2035 年,且届时将停售混合动力汽车。挪威政府规划到 2025年实现 100%新售乘用车和轻型货车为零排放汽车。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布包含禁止混动车型的全面禁燃目标,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或将以纯电动化为主要方向。
二、中国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发展得益于产品及商业模式创新、基础设施完善及新一代消费者接受度提升
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超预期,小型电动汽车的持续推进将促进道路交通领域加速减排。2021 年 1-4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73.2 万辆,同比增长 2.5 倍,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200 万辆。根据统计,2021 年 5 月 A00 级电动汽车销量达 5.0 万辆,份额达纯电动汽车的 31%,在所有车型中占比最高,而在小型电动汽车推广领先的柳州,A00 乘用车占全部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超过25%。电动汽车在小型车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或将改变中国汽车市场以 A 级及 B 级为主的细分格局,形成越小的车型市场占比越高的新市场格局。相比 A 级以上的纯电动汽车,A00 级可减排 25%以上,减排效益明显。随着小型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将有效促进中国道路交通领域减排进程。
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传统能源企业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及低碳转型进程。2021 年1-4 月,我国充电桩增量为 14.6 万个,同比增长116.5%;截至 2021 年 4 月,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82.7 万个,充电站超 5 万座,换电站超 600 座。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 2030 年道路交通领域的燃油需求量将下降到目前的 30%以下。在盈利将大幅下降的压力下,中石化宣布到 2021 年建成 1000 座充换电站、2025 年建成 5000 座充换电站及 1000 座加氢站。当前中石化已建成一座分布式光伏加油站,并获得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的碳中和预评价,且提出在 2030 年实现企业碳达峰,力争2050 年实现碳中和。据国家电网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的持续提升,到 2025 年将需要建成 13 万座充电站、1200 万个充电桩。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传统企业加入基础建设中,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发展将提速。
3、智能化、共享化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将有效降低道路交通领域碳排放。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可提高汽车运行效率,降低道路碳排放。据研究,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 100%全覆盖,可降低收费站路段 40%以上二氧化碳及 40-80%的其他有害气体排放,目前中国还有 30%车辆未采用 ETC,应用智能交通技术减碳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如果城市采用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出行方式,可降低 80%的交通碳排放,并有效化解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力促进道路交通双碳目标实现。4、新一代消费者对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新一代电动汽车产品接受度较高。私人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驱动力持续增强,到 2025年中国新能源私家车保有量预计达到 1600 万辆以上。年轻一代的新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已成为汽车市场的最大变量,该群体对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与环保具有更高的关注度。预计到 2030 年,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关键驱动力之一,智能化将成为汽车产业电动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中欧在交通低碳发展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
1、汽车碳减排与综合交通体系低碳化还未形成有机整体。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国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的运输周转量还需统筹分配与优化。当前,低碳化与智能化综合交通系统还未实现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的协同发展,汽车、轨道交通等多领域的顶层设计、行动方案、管理机制与政策协调等方面还未融为一体。
2、充电基础设施面临标准体系缺乏、安全管理缺失等问题。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私家车保有量预计达到 3500 万辆以上,居民区作为私家车充电的首选场所,还存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安装建设标准缺乏、小区电力容量不足、安全管理缺失等制约充电桩进居民区的问题亟待解决。下一代充电技术可将充电功率提升到 900kW,快充及换电模式在重卡、出租、物流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但仍缺乏相关标准。
3、汽车与能源系统融合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仍未能充分考虑汽车与能源行业的政策与技术路径融合,在车网协同、源网荷储互动等方面还需克服相关的体制机制障碍。
4、重卡等货运领域是中欧道路交通领域共同面临的碳减排重点和难点。在道路交通碳排放量中,货运占比 50%以上,货运尤其是重型卡车领域对各国碳中和带来极大挑战。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柴油发动机,其中用于交通领域的柴油发动机总功率接近 12 亿千瓦,用于汽车的有 9-10 亿千瓦,柴油机行业的转型是汽车行业的难点。目前电动化技术在重型卡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可用性、可靠性方面还存在问题,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之间,欧洲具有 5到 6 代产品迭代机会,中国可能只有 3 到 4 代,如何通过有限次数的产品迭代实现货运领域低碳化亟待各方讨论。
四、中欧交通低碳化发展未来潜在合作方向
1、推动完善国际互认的汽车全生命周期协同减碳机制。汽车产业的电动化伴随着汽车运营端碳排放规模的下降及燃料上游、汽车制造端碳排放规模的上升,需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评价汽车电动化碳减排效益。如何采用全局观点,把碳减排范围拓展到汽车全生命周期,贯穿到从技术、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营使用和退役报废等汽车价值链各环节,综合考虑汽车制造、运营各环节,完善各领域协同减碳机制是未来中欧双方对话沟通的重要方向。
2、加强在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与试点方面对话和合作。在下一代大功率充电、换电等方面协作建立全球互通的标准规范体系,选取部分高速公路进行大功率充电试点,鼓励双方相关协会和企业参与,交流试点示范经验。相互借鉴、共同讨论如何破解充电桩在社区、居民区的规划、建设及运营难题。
3、从政策、制度及技术多角度联合推进车网协同等新模式的探索。电网及汽车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带来的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冲击以及高可再生能源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何发挥电动汽车的储能功能促进源网荷融合,通过 V2G 等技术促进车网协同,在基础设施规划建造时即从技术、制度及政策角度将车网融合纳入考虑需要中欧双方共同探讨。
4、互相借鉴推广经验,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碳政策对话机制。欧洲严格的碳排放法规政策、中国的补贴激励与法规政策引领双方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需深入探讨如何在考虑双方能源、经济及消费结构等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双方发展新形势和双碳目标新要求,互相借鉴推广经验,制定及修订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政策。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