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大同市“十四五”规划:“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重点推进液态氢设备制造加工

时间:  2021-06-29 20:16   来源:  大同市人民政府    作者:  Summer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1年6月24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对大同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大同市“十四五”规划:“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重点推进液态氢设备制造加工

《通知》中提到,要将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多点突破。

过去“十三五”期间,大同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1、“一园两城”格局初显,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 创新园与“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相继开园,完成品牌特色载体建设,为集聚高端优质人才、推动产 业加速发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强大引擎。

2、建成全国首个光伏领跑者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光 伏发电基地,全球首座熊猫光伏电站已建成并实现并网发电。电动大同正式启动,全市氢能公交车 100 台,氢能物流车 22 辆, 新增电动公交 300 台,首座光储充检氢一体大型综合能源场站即将竣工。

“十四五”规划战略定位及实现目标:

1、打造能源革命综改示范地,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建立能源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全产业链思路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储能、氢能产业基地,加快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占 比,成为全国绿色电力输出基地,现代绿色能源生产、供应、 消费、管理基地及创新与示范应用的综合示范城市。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西安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为引领,加快宁德时代、城市动力等资源集聚,推进新研氢能、深圳雄韬、上海重塑氢燃料电池产品等研发制造类项目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 1000 家,“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 套企业+双创基地+园区承载+金融支持+政府服务”的产业生态构建成型。

3、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风、光、生物质、地热、氢能等绿色能源长足发展,多能互补体系基本建成。并制定实施储能、氢能产业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推动储能、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4、推进建设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一园两城”,加快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

5、建设火电和新能源双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加快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加快“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整合全市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开发,因地 制宜推动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

6、坚持龙头建链,依托综合投资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涵盖制储运加氢、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制造的全产业链。在储能产业方面,通过配置储能设施加快推动清洁能源替代,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构建涵盖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储能产品制造、储能设施示范的储能全产业链。

7、创新产业政策引导机制。针对新能源产业,制定“电动大同”计划,制定氢能产业促进政策,建立氢能与其他能源互补互助机制,创新储能应用场景,建立以“示范带动消费、消费带动生产、生产支撑创 新”的产业培育机制。

8、围绕交通运输,重点开发储能式有轨电车、轨道交通养护机 械、氢燃料及纯电动客车、特种车辆、物流专用车等。

9、扩大集成产品供给。形成“北京研发设计+大同生产制造+大同示范应用” 的产业区域布局链,争取在光伏、储能、氢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增强大同集成产品供给能力。

10、加强关键核心产品发展。重点开发130KW 燃料电池发动机、N56及N32柔性组件、9BB高功率产品、太阳能路灯、低速电动汽车组件等。

11、完善绿电输送网络。加强电力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加快电网优化改接,实现多种能源削峰填谷智能调节和多能耦合,加快“点对网”环首都绿色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以绿电、氢能为外送介质,确保首都及京津冀能源安全。

12、建设氢能示范市。构建可再生能源发电 - 电解水制氢、电网灵活调峰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制氢的多元化制氢格局,提升氢源保障能力。科学布局氢能高精尖项目和创新项目,建设集氢能供应、氢能技术研发、氢能装备制造为一体的“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率先建成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示范区。推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进行工业化示范。到 2025 年,培育氢能相关企业达到 100 家,产业链核心企业 7-10 家,氢能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氢能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氢能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构建形成氢能产业集群。

13、重点推进液态氢设备制造加工、大规模长距离气氢管道输送等技术升级。

14、推动能源技术融合应用。在“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大数据”、高效清洁发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制氢等方面,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阳高光热示范项目, 继续扩展风电供暖示范,争取由示范试点到扩大推广范围;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推行“零碳”产业园示范

15、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统筹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 金,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设立新能源、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子基金。同时推进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提升风能、 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比例,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建设大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适时推动碳税改革试点。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