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醇氢电动新引擎赋能公共交通绿色转型之路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1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四:醇氢电动新引擎,产业共赢新生态——中国甲醇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之路”上,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欣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王欣:醇氢电动新引擎赋能公共交通绿色转型之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行业专家、同仁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代表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应邀参加2025年中国汽车论坛,并在醇氢电动新引擎,产业共赢新生态主题论坛中与各位专家交流。刚才听了三位专家精彩的讲演,学了很多专业知识,受益匪浅。
滨海公交作为全国首批规模化运营甲醇公交的先行者,我们以19个月的实践数据验证了甲醇燃料从制备、储运、加注到应用的全链条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这种以甲醇作为主要燃料,通过发动机产生电能,为动力电池储能的新能源技术路线正在为公交新能源创新转型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下面,我将分为六个部分给大家分享滨海公交绿色转型之路。
第一,公交转型是挑战与压力下技术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公交行业正处于能源革命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公交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机遇。首先是减碳的压力,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城市公交占交通领域碳排放的18%,传统柴油车每万公里碳排放量约12吨。其次是运营的瓶颈,在新能源车辆的推广进程中,公交行业是最早推广应用的领域之一,由于政策和基础设施等原因,纯电动技术路线一直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是七成以上的公交企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面临着纯电动公交车低温续航衰减,也就是所谓的里程焦虑,以及充电效率低、补能时间长、场站建设用地紧张等困境。第三是成本的波动,传统的燃料,比如柴油、LNG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价格的波动会比较大,最大超过40%。综上,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我们承担着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使用的新能源车辆提供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第二,醇氢技术提供了破解痛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必须打破新能源化就等同于纯电动化这一固有的认知,采取多元化技术路线并举策略,滨海公交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公交绿色创新发展战略,推进甲醇新能源技术创新,丰富公交新能源技术路线,在城市公交场景中开展醇氢电动公交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公交车辆转型。甲醇是一种低碳、燃烧高效、排放清洁的可再生燃料,被称为液体的氢、液态的电,具有来源广泛、储运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在这些优势下,甲醇助力醇氢电动公交车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突破。
首先,采用甲醇增程与纯电动驱动结合的醇氢电动公交车在PM2.5、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放均比汽柴油等传统的车辆大幅度降低,基本接近于零排放。第二,在醇到电的转化系统加持下,甲醇增程器热效率达到了46%,刚才郭总也讲到,现在最高达到了50%,又有了新的突破。对比传统的柴油机35%提升1.3倍,而醇氢电动公交车百公里能耗不高于50升,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以上。
参考滨海公交醇氢电动公交车实际应用的数据,2023年底,投入运营的8米醇氢电动公交车在没有外接充电的情况下,全年平均百公里能耗为45升,而2024年新采购的278台8米的醇氢电动公交车随着电池技术和热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新车型在实际使用中,甲醇的百公里能耗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
经统计,每台醇氢电动公交车较柴油车辆单台每年节省燃油费用大概有6万元,滨海公交自2023年11月首次使用醇氢电动公交车以来,已累计投入使用586台,覆盖46条公交线路。上线以来,年运营约129万车次,年运营里程约2700万公里,年间甲醇加注量约1300万升,年燃料成本减少了3000万元左右,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第三,补能效率革命式地提升。
公交企业运营新能源车辆的难题之一就是里程焦虑,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低温的环境下,电池续航的衰减和较低的补能速度都给公交的运营带来较大的困难,8米的醇氢电动公交车单次加注燃料的时间7到10分钟,与传统的能源加注速度相当,对比纯电车辆最快一个小时充电时间提升了83%的补能效率,甲醇单次加注即可满足一台车两天的运营需求,成功解决了我们车辆运营里程的痛点问题,实现了公交车辆的续航无忧。
第四,构建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生态闭环。
绿色甲醇制备从灰到绿的升级,甲醇是由碳、氢、氧组成,分子结构简单的液体燃料,既可以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原料加工而成,也可以由二氧化碳加氢气低成本大规模制备,相比汽油、柴油等传统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的甲醇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这样的甲醇被称为绿色甲醇,也被称为绿醇。制备绿醇的二氧化碳可以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质能产生的二氧化碳、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制备的过程中,消纳二氧化碳用作燃料时,在使用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全生命周期不产生额外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因此具有绿色零碳属性。而所需的氢和氧可以通过来源于风光电、电解水制的绿氢、绿氧,同样没有碳排放。
关于储运和加注的基建创新,在实际公交的运营场景中,场站建设是公交企业难以绕开的痛点问题,随着乘客需求的多元化,公交运营早已从传统的公交线路运营,演变成分散化的线路运营模式,城市老城区和远郊没有驻场条件的场站普遍面临无法布置充电桩等设备的难题,这给公交企业发展的新运营模式带来了阻碍。而甲醇燃料的特征灵活适配了滨海新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一方面,建站比较灵活,在滨海新区政府支持引导下,滨海公交集团为方便车辆的日常加注,在5个公交场站共建设了5座20立方米的甲醇撬装站,单日服务公交车辆超过100台。另一方面,搭建能源网络,甲醇供应商方面正在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合作,改造传统的加油加气站,兼容汽油、甲醇、柴油综合加注功能。通过以上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甲醇能源补给的问题。
第五,规模化成果与政府的支持。
滨海公交586台甲醇车辆,在滨海新区使用以来,累计的加注量约6615吨,替代柴油3042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达到661.5吨。
在政策生态助推方面,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财政部陆续发文,聚焦老旧营运货车、城市公交等报废更新,出台多项利好的政策推动醇氢的路线发展,醇氢电动新生态的发展风口已经到来,2024年8月份《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部署。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地替代化石能源,并且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天津市人民政府早在2023年9月就发布了《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要布局甲醇加电商用车新产业,构建以醇氢动力为核心的醇、运、站、车完整的绿色甲醇运营生态。
截至2025年,国家部委与各省市出台了50多个支持醇氢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醇氢汽车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六,关于产业共赢新生态的一些倡议。
首先,要建立甲醇制备到车辆应用碳足迹的联动机制,推动甲醇减排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目前来讲,从碳交易市场来讲,主要放在电车上面,也要后来跟上,从制备到车辆应用上,机制串联起来。第二,要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醇氢动力系统寿命评估、加注安全相关的标准。第三,打造车辆示范走廊,比如在京津冀、津滨双城构建甲醇商用车跨区域网络,共享加注设备。第四,进一步加快醇氢车辆的研发、迭代升级,比如醇电混动平台升级,进一步提升燃料的效率,推出满足更多使用场景和需求的甲醇商用车产品。
各位同仁,一辆醇氢电动公交车,当它在滨海新区行驶50万公里,节省燃料成本50万元以上,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胜利,更是全产业链协同提质的效果。
天津滨海新区的实践表明,这一技术不仅能够破解行业痛点,更能创造经济与环境的双重价值,让我们以制备、储运、加注、应用一体化思维携手共进,共筑甲醇汽车产业生态,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公交的力量,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