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工信部发布消息,支持创建天津(滨海新区)等5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此前的2019年12月,工信部明确支持天津(西青)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至此天津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拥有双先导区的省区市。
何为车联网?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智能网联把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和处理,从而及时汇报路况,计算最佳路线、安排信号灯周期等。
车联网下的路口、信号灯、行人、汽车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与周边环境的互联,信息的交换,一个更多维度的智能交通系统正在被构建。
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不同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国家级先导区是推动车联网应用发展的重要措施,重在探索丰富车联网应用场景,构建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在实际应用中逐一解决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车跑得好不好 云会知道
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离不开“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
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重点打造的两个项目中,测试环境项目用于研发“聪明的车”,现已搭建完成包含虚拟测试场、封闭测试场、开放测试道路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三大测试服务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上,车跑得好不好,还得路上见。不久前,记者曾走访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的封闭测试场,这座中国北方功能最齐全的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一期项目已顺利竣工并投入运营。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路上,近处,智能环卫车正在沿街清扫道路,可以准确避让行人和车辆,远处,一辆智能物流车正在分发快递件,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行的车辆很可能就是无人驾驶车辆。
“车联网核心是车路协同,就是聪明的车加智慧的路。”负责车联网运营和产业方面天安永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毅如是说。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重点打造的两个项目中,测试环境项目用于研发“聪明的车”,车路协同项目侧重点是建设“智慧的路”,将实时路况信息、驾驶建议告诉给经过的网联车辆,使车辆愈发聪明。
4月23日,在西青区的天安永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孟雨一边打开车路协同云控平台整体项目监控系统,一边向记者介绍起了它的功能:“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展示车路协同云控平台的整体情况,并对整体设备和车联网整体项目运营的监控。”
孟雨使用鼠标点击着代表“雷达”、“信号灯”和“摄像机”等意义的图标:“您这里看到路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这是雷达,这是交通信号灯具体情况,这是摄像机拍摄的实时画面。如果设备有故障,设备点位会有显示,可以实时监控,定位事件发生的情况,从而反馈到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孟雨说,这个系统即将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其中全息路口是这次展示的亮点,“我们通过大数据监控红绿灯动态情况,前期通过路口信息采集,后期实时收集播报,整体车辆运行过程中,实时下发相关的消息,避免过度拥堵产生。”
全息感知路口月底即可上线
天津市永泰恒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洋告诉记者:“当前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工作,2021年起将逐步完成西青区全域400个路口智能化设施改造与各类平台搭建,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与互联互通,为公众出行、各类无人驾驶小车示范应用打造完善的车路协同应用环境。”
建设“智慧的路”,就能够把实时路况信息及时传递给“聪明的车”。只有“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才能构成真正的车联网体系,也就是说只安装雷达等感应设备的车,如果不能与路口的交通设施进行互动互联,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所以我们加快推进车路协同项目建设,一期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以天津南站区域为重点建设区域,改造86个全息感知路口,覆盖范围约8平方公里。”
“从产业上来讲,车路协同其实涵盖了通信行业、汽车行业以及交通行业三大领域,我们在交通领域建了一张‘v to x’——就是车路协同——网络,能把智慧的路和各种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所有的交通参与者的终端上,有可能是手机,也有可能是今后的车机,或者各种设备,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能够更安全、更便捷、更通畅地享受交通服务。”李金毅这样解释。
4月22日,李金毅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南站区域60个全息感知路口的建设,余下的路口到月底也可以基本建设完成。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