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抢跑电动化的优势,中国电驱企业一度占据了中国电动汽车供应的绝大部分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深化,这种局面恐怕难以为继。
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透露的讯息来看:国外零件部企业已经发力,并打算有针对地向中国市场提供电动汽车的高度集成的电驱方案,也就是我们俗称“三合一”或“多合一”电驱系统。
这一趋势与国内新能源车企、供应商的路径类似,毕竟集成化有轻量化、降低成本等多项好处。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更加开放,中外电驱技术将在集成化方向上展开激战。
为何是“三合一”电驱?
电驱动系统集成化发展已有时日,从分体式驱动单元、到简单的物理集成、再到多合一智能化集成和标准化平台发展。目前来看,行业处于物理集成向智能化集成过渡阶段。
电动汽车发展初期,不少车型电驱系统集成比较简单,电驱系统尺寸、重量、功率密度都不理想。这样背景下,高度集成一体化电驱系统呼之欲出。
目前比较主流的做法是将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深度集成,形成“三合一”电驱系统。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可以共用部分壳体,减少传动部件。这样做的好处:减轻系统重量、缩减系统尺寸,有效提升电驱系统功率密度。零部件数量减少后,系统整体耐用度大大提高,系统NVH值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制造成本,也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组装生产。
国内“三合一”电驱应用进行中
在国内来看,车企对“三合一”应用,要领先于零部件企业。车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是比亚迪,其自主研发并对外共享的“e”平台就是高度集成的电驱系统。

比亚迪“e平台”
比亚迪2018年开启了“33111”开放战略,其中两个“3”分别指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三合一”电驱平台和DC/DC,充电器和配电箱“三合一”的高压平台。
比亚迪的电驱系统和电池类似,以专供自家为主。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抢眼,其驱动电机的市场份额也非常高。根据工信部2017年数据显示,比亚迪以12.86万套驱动电机装机量市场排名第一。
与其电池业务一样,比亚迪也想要将电驱动业务“拆分”出去。“33111”战略是比亚迪对外技术转移的一个表现。此外,2018年4月,比亚迪还与 长安汽车签署了研发电驱动系统的战略合作协议,研发重点便是“三合一”电驱系统,未来这套系统将供给长安部分车型进行装配。
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追踪这一技术趋势。国内零部件企业精进电动就在今年百人会论坛期间发布了基于OD220平台电机的“三合一”JJE-EDM3000F系统。精进电动董事长余平介绍,该系统将于2019年年底在精进电动上海嘉定基地、山东菏泽基地同步投产,预计短时间内年供货量达将达到20万套以上。
国内其他电驱动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三合一”或“多合一”电驱,比如大洋机电、方正电机等。这些零部件供应商将为车企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以精进电动的电机方案为例,其“三合一”系统中电机功率有230kW、160kW和90kW几种方案,可以灵活用于大、中、小型乘用车和轻型商业车。
国外企业摩拳擦掌
此外,国外零部件企业电动化研发重点也是高集成一体化的电驱系统。吉凯恩、采埃孚、大陆集团、舍弗勒等,都有自己的高集成电驱方案。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总理点名“星际”!吉利客
在看到吉利星际客车时,总理指着说道:“你们的雄心很大,星际客车
[详情]
技术迭代、模式创新,商用车“加
4月16日,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先导活动“云上宜宾”高端对话在上海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