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激光雷达,创昂智能TRON要与中国中车量产“准L3级”自动驾驶商用车在自动驾驶的诸多传感器里,激光雷达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降低了量产落地的可能性。为了解决成本问题,以色列公司 Mobileye 研发了基于摄像头捕捉识别的地图定位技术 REM(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使用这个技术后,自动驾驶汽车不再需要配备顶部激光雷达。

36氪近日接触到的自动驾驶公司「创昂智能TRON」也研发了与REM有相似性能和成本优势的REM+。该技术最开始是为几家乘用车客户开发,但现在也用于商用车领域。

创昂智能TRON成立于2017年,主要研发以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为依托的整车电子架构和智能驾驶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符合“车规级”、低成本、可量产。

该公司创始人兼CEO邓恒告诉36氪,虽然 REM 成本低,但过往自动驾驶公司少有涉猎,因为激光雷达的缺失需要通过整车设计来弥补,包括毫米波、超声波、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以及整车的动力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变速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融合,而大部分互联网或学术界出身的初创公司在整车集成与融合方面的经验有限。与之相比,邓恒和创昂智能的一半团队成员都是整车厂出身。

邓恒表示,目前大部分中高端车上都配备了数个传感器,TRON提供的解决方案只需在现有传感器的基础上,加装ECU和REM+即可实现准L3级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功能。

ECU相当于汽车七大系统的大脑控制中枢。邓恒表示,他们的ECU配备了符合ISO26262及预期功能安全的双大脑系统,一个出故障后,另一个能顶替,保证乘客的安全。“ECU的研发一定要和整车厂绑定在一起做,因为整车厂能够让他们的供应商开放接口。”

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多家车企建立合作,研发准L3级的商用车和L3级的乘用车。其中,2018年初,他们与中国中车建立合作,研发准L3级的商用车智能驾驶系统,预计在2019年秋夏落地运营,具体运营车辆数量未透露。

TRON与中车等商用车公司的合作运营场景包括:高速驾驶巴士、智慧城镇的客货运输和公交系统、港口物流和通勤、特种作业商用车、大型泊车系统和车队管理。

邓恒告诉36氪:“与L3级稍许不同,他们的准L3级商用车系统不是为了从头到尾、彻彻底底接管人的行为,而是为了减轻商用车司机的劳动强度。即使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时,主车司机仍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下车况,不能打电话或发短信。”

TRON 曾于2018年4月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火山石投资、上汽集团、威盛、Amino Capital、华夏幸福和多家美国硅谷一线基金。

邓恒表示,他们此前已经有研发项目的收入,预计2019年底至2020年实现盈亏平衡。

邓恒是上海交通大学车辆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在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2年工作经验,是两份国家汽车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和国家项目主持人,拥有90多项专利,获汽车六西格玛(six-sigma)设计黑带,在上汽工作时发明了PMDC/PMU(能源管理)系统,打破了博世的垄断,为上汽节约了1.04亿元;该公司联合创始人Allen是加州伯克利大学机器人视觉专业的教授,核心团队成员有一半来自汽车行业,包括大陆、日本电装、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和一些本土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另一半成员则在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有多年经验。